在多重市场因素叠加之下,过去的一年,成了券商资管高度承压的一年。主动谋求转型无疑将成为2019年券商行业新看点
在多重因素叠加之下,2018年成了券商资管高度承压的一年。
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近期公布的《资产管理业务统计快报》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资管规模为13.4万亿元,年内骤降3万亿元,较2017年末下滑20.24%。
为何券商资管产品的业绩出现如此较大分化?在业内看来,2018年资管新规落地,打破刚性兑付,规范资金池业务,引导行业去嵌套、去杠杆等一些系列措施,对整个资管行业业态起着重塑的效果。不难看出,资管行业正在回归服务实体经济、主动管理本源的本源。
收益率缘何冰火两重天
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2018年12月31日,在有年度数据可比的3274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中,2018年取得正收益的产品占比超过了六成,但首尾相差却高达了数倍。《投资者网》在向业内的求证中发现,除市场原因外,实际收益仍可能存有误差。
对此业内认为,一方面,2018年上证综指下跌24.59%,恒生指数下跌13.61%,中证全债指数上涨8.85%,不同市场整体表现差异较大,产品之间涨跌互现,所以业绩分化明显。另一方面,券商集合理财尤其小集合在产品设计、投资范围、客户结构上均较为灵活,可通过多资产、多策略配置方式满足投资者个性化需求,因此,不同集合产品的区间收益率和收益波动率等指标差异也较大。
“排名靠后的多以分级产品的次级为主,这主要因为次级的收益会优先记录到优先级的产品中,有些临时为负,之后也可能回正。”某资管业务负责人向《投资者网》解释道,而部分年内涨幅奇高的产品不排除是估值调整的可能。
不必过虑系统性风险
毋庸置疑,2018年债券走势呈现分化格局,信用违约事件增多。
市场“黑天鹅”的存在,对固定收益投资团队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交易能力和信用风控能力都提出更高要求。但从银保监统计口径来看,到2018年5月末,全市场违约率仅为0.43%,业内认为,不用过度担心系统性风险。
“2018年虽然稍显特殊,但对踩雷的产品,如果投资组合占比控制好,影响会小一些。”上述负责人表示,目前现存的券商集合理财仍以债券、非标债权和股票质押为主,未来则会加大权益类产品的比重,这既和资管新规有关,也与去杠杆的形势有关,“前几年固收业务发展快,非标可以加杠杆,市场机会大,相关产品多,但伴随这几年的去杠杆,权益类业务的市场机会出现。”
主动转型各显神通
随着资本市场中机构占比的逐步扩大,部分券商资管开启了资管公募化的准备。“ 但不同机构优势不一,例如银行的优势在资金端和客户端,还有品牌优势,而拥有公募牌照的券商资管在产品端和投研方面更有优势,由于非常熟悉净值化产品的管理,为此在公募产品开发管理和人员储备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和准备。”华东某券商资管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过,为了平衡市场的波动,部分券商资管则选择了“多条腿走路”。
为提升主动管理能力,2018年业绩增长较好的一家券商资管告诉《投资者网》,公司目前正在积极探索多元化资产和多元化资金来源,逐步打造以“基础配置产品+特色化产品”为核心的产品体系,构建具备大类资产配置策略的投研体系,进一步发挥券商资管在资产获取、资产定价和产品创设方面专业能力和业务特色,在全产业链资产管理和跨市场、跨产品、跨行业的资产配置上发挥比较优势。
而不论是发力净值,还是多元,多位券商投资人士提醒购买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们,在购买之前仍需仔细了解产品结构、分级安排、管理费调整和业绩报酬等情况再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