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2018是极具挑战的一年,尽管A股2018年全年表现较差,但大调整往往意味着大机会的孕育。
展望2019年,关于经济和股市我们有4点预判:一是在国内逆周期调控的宏观政策作用下,中国经济有望逐步见底;二是美国在经济见顶回落和股市波动放大的双重掣肘下,贸易摩擦或得到缓解;三是与此同时,决定资本市场长期价值的中国经济新动能,正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为复兴牛市酝酿创造条件;四是2019年的A股市场有望逐渐拨云见日,以科技类别为核心的成长股机会最大。
2019年,星石投资的配置思路将沿四条主线展开: 一是已经具备全球竞争优势的先进制造业比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二是受益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智能制造比如工业机器人、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 三是兼具消费属性和科技属性的行业比如医药生物; 四是其他弱周期成长股。
主线一:具备全球竞争优势的先进制造业,比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
国内一部分先进制造业,经过多年的研发投入和市场洗礼,已经建立起全球优势,投资机会将出现在进口替代、甚至进军国际市场的过程中。
比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这将是我国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赛道(传统汽车产业是美、日、德三分天下)。我国已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之一。根据Frost&Sullivan披露,2014年以来,中国新能源车在全球占比迅速攀升。
去燃油化、智能化的趋势下,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空间广阔。
目前全球去燃油车化的趋势逐步确立。欧洲多国、印度将在2025-2040年全面禁售燃油车,中国也将此纳入议程,国内外各大汽车厂商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停产燃油车计划。2018年1月5日,发改委发布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新增车辆智能化比例要达到50%,而纯电动汽车更适合作为智能化的载体,未来需求成长空间广阔。
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于爆发前夜。一般来说,一个成长性的行业要在渗透率接近10%时才会进入快速普及期。截至2018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03万辆,渗透率3.6%左右,占比不高,但与2016年相比渗透率已经翻倍。
去年3月,工信部长在接受央视专访时提出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到10%的目标。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20年、2025年、2030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计达179万辆、446万辆和1292万辆。
从产业链的视角看,无论是产业链完整度还是产业链各主要环节上的市场份额来看,中国都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
同时,政策接力棒也在继续推动新能源汽车高增长:2018年在新能源汽车政策补贴退坡(财政补贴逐步退出)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整体保持较高增长,2018年1-11月份累计销量同比增长69%。
2019年,“双积分政策”接棒“补贴政策”,迫使包括合资在内的更多车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有望优化产业供给侧结构,引导市场消费新能源汽车。在政策作用下,未来行业有望迎来深度洗牌,中低端产能或将被淘汰,高端产能有望引领市场,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主线二:受益于制造业升级的先进制造行业,如云计算、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5G等
制造业升级是确定性趋势。传统制造业的巨大存量中,存在着设备更新改造、技术升级的庞大机会。
中国的投资重心正逐步移向以智能化及信息化为主的先进制造部分。宏观数据上看,过去粗放式的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和效果已经日渐减弱:2018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下行,但制造业投资触底反弹,成为支持固定资产投资额的重要力量,其中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等高新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远高于社会平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中国正在进入从中低端制造向“先进制造”转型的前夜。刚刚过去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置于首位,提出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大规模的国家及地方政府级产业基金也已经建立并有序提供发展资金。
“技术升级”正替代“产能扩张”,高端装备产业具备广阔的成长空间。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土地成本提升, “世界工厂”正逐渐从中国向东南亚等其他国家和地区转移,产业升级的诉求前所未有的迫切。随着国内高端制造技术不断获得突破,自动化、智能化将成为我国制造业未来升级的方向。云计算、AI、5G高频通信等行业正在迎来高速发展期。
主线三:兼具消费属性和科技属性的行业,比如医药生物
医药行业是一个兼具消费属性和科技属性的行业,作为必选消费品,医药行业在经济下行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同时作为知识密集型行业,其中优秀的研发企业具有较强的成长性,也是价值成长股的典型代表。
星石认为改革持续推进医药行业格局的深刻变化,医疗服务、高端仿制药和创新药将是投资方向。
首先是医疗服务领域。在健康领域的消费持续升级+政策避风港下,该行业有望迎来结构性机会,近年来保持了15%左右的增长(高于行业平均)。如今,新型医疗服务正在崛起,在需求缺口大、政策红利期(尤其是不受招标、带量采购影响)、多点执业放开、激励充分吸引人才、优良服务分流医院客流、行业集中度提升等多重因素下,医疗服务质量领先的中高端民营医院将从中受益。专科连锁医院可以凭借其强大的复制能力,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快速扩张,依托其品牌、技术、人才及资金优势在迅速抢占市场,建立护城河。
其次是仿制药领域。过去大批存量仿制药品的临床疗效与原研药有较大差距,以“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为开端,仿制药门槛提升,只有高水平的仿制药企业才能在市场中存活下来,市场份额有望大幅提升。
一致性评价完成之后的下一阶段是医保的采购,12月6日医保局公布了4+7城市带量采购的结果,带量采购的主要思路是以量换价,医保局通过承诺一定的用量达到压低药价的目的。但带量采购降价幅度超出市场预期,平均降幅为52%,最高降幅达90%,即使是独家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降幅也普遍较大。
星石认为,带量采购对仿制药企业的影响,需要分单个品种来看——目前仍然利好原本市场份额较低的品种。带量采购能够去除销售环节,并且加快医药机构的回款周期,从而降低商业费用,因此药价降幅并不等同于利润降幅。
短期来看,对于出口转内销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这类品种国内市场份额通常较小)、或是原有市场份额较小的企业而言,可能借助带量采购的契机快速拓展市场,红利期仍未结束;长期来看,过度依赖单一品种的企业业绩容易受到药品降价的冲击,但是具备持续推出新产品能力和一定技术壁垒的药企更具竞争力。
其次是创新药。近年来国家政策也给予了研发创新空前力度的支持,例如优先审评、临床机构备案制、MAH制度等,从研发、临床试验、审批审评、招标支付等各个环节制定配套细则,创新环境的极大优化将激发企业创新研发的活力,未来有望有更多的创新药品种上市。
同时,带量采购的推进为医保基金腾挪出了较大空间,节约下来费用主要用于支持创新药。医保局2018年10月已经将17个高价值肿瘤创新药纳入医保专项谈判。机构测算目前辅助用药的体量大约3000-5000亿;高价仿制药的体量大致1000-2000亿;创新药+急需药品体量大致数百到1000亿。医保控费若能有效实现“压辅助用药、控高价仿制药、保创新+急需药品”,那么医保资金“腾笼换鸟”给予创新药的空间依然较大。长期来看,星石投资认为,医保会越来越多的介入到创新药的支付端,实施医保目录的动态调整,加大对高临床价值的国产创新药的支持。
主线四:其他弱周期成长股
自下而上的看,一些周期相关性较弱、成长性较强的细分行业也具备较高的配置价值,比如扩张能力较强的新零售企业以及竞争格局好、品牌号召力强、定价权高的大众消费品等。
首先是扩张能力强的新零售。随着线上获客成本的逐步提高,线上流量红利的时代基本结束,线下门店作用将日益凸显,能够同时拥有线上和线下市场的企业竞争力更强;从消费人群来看,相对一二线城市,三四线等低线城市乃至农村地区的消费潜力更大,可挖掘的空间也更广,率先发力三四线城市的企业将优先受益。
根据发达国家零售巨头的成长历史来看,能拥有规模快速扩张能力和与之相匹配的后台供应链协同能力的公司最有可能成为零售巨无霸。因此,星石将优先选择具备高速扩张能力,并且率先渗透低线城市,能够通过多样化、多品类、多层次的业态组合抢占市场份额的优质公司。
新零售模式的不断扩张也带动着相关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如物流行业。根据毕马威统计,2003到2017年间,运营、物流、支付、营销的作用越发重要,也成为推动全产业链前进的关键驱动力量。
其次是竞争格局较好的品牌型消费品。受经济波动影响,必选属性更强的大众消费品需求端表现得更加稳健,行业集中度仍在提升。
根据过往历史经验来看,大众消费品的净利率与GDP增速关系不大,而且在过去两年由于供给成本提高,具有品牌垄断能力的大众消费品纷纷完成了提价,在2019年CPI温和向上,PPI回落的背景下,这类产品的盈利能力有望继续提升。其中,竞争格局较好的企业具备较强的品牌号召力、较高的定价权、成本管控能力和渠道优势,有望继续提升市占率,保持较好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