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从融资转为商业,降本增效,是君实生物为代表的一批创新药企的未来几年的路径
文 | 凌馨
编 | 王小
图/Pixabay
2023年8月30日收盘后,君实生物公布了上年半的成绩单,营收下滑29.21%。此时,距离其A股价格创下每股35.94元历史新低,刚刚过去4个交易日。
过去这半年,君实生物共有三款药品上市销售,总收入约6.25亿元。其中,抗肿瘤药物PD-1拓益卖了4.47亿元,信达、百济神州,也不及恒瑞;新冠口服药民得维卖了1.1亿元,不及先声药业同期上市的国产新冠药先诺欣,后者的销售额是2.5亿元。
君实生物的PD-1、新冠口服药,都是研发阶段就让资本市场兴奋的“明星药”。前者是中国首款获批上市的国产PD-1。而君实生物宣布研发新冠口服药的消息半年后,A股股价登上了2020年9月以来的历史高峰,达每股131.42元。
“过去两年它的股价里都有新冠药的成分。”一位二级市场医药研究员对《财经·大健康》分析,新冠药预期带来的市场效应正在出清,其他创新药目前暂时未见重大突破,是2023年君实生物股价持续走低的原因。
何以解忧?在9月1日君实生物的半年业绩沟通会上,公司管理层表示,对商业化团队和临床团队都进行了架构调整,研发费用下降11%,销售人员单产显著增加,“公司降本增效整体取得良好成效”。
当对“未来明星药”的想象落入现实,投资者逐渐抛弃对“预期”的迷信转而深究收入、成本、利润率,而这些恰是新兴的生物药企的短板。
处于中国创新生物药第一梯队的君实生物,只是一个缩影,整体看,创新生物药企到了转型的关键期。
融资导向?,“明星药”受限小适应症
Copyright © 2008-2020 【新宝配资】深圳海商汇创新投资有限公司 粤ICP备18158468号-1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